•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 热评丨让诗意栖居可触可感文旅融合的乡村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12:48首页:主页 > 时事 > 阅读()

    这几天,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在社交平台上火了,网友们一通输出各种“晒”:有自己身穿民族服饰的照片,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有风格独特的鼓楼群,有蓝得“五彩斑斓”的蜡染布……同时还不吝各种溢美之词:“被贵州这个古寨美哭”“向全世界安利侗族服饰,太好看啦”……

    这个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时光边缘的村落”魅力何在?对于网友们关心的“交通方便吗”“风景美吗”“出片吗”“消费怎样”等问题,肇兴侗寨的答案很是让人心动:它是“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内的热门目的地,独具特色的鼓楼群文化含量满满,银光闪闪的民族服饰+旅拍服务让你秒变侗族阿妹,梯田灌水区能拍到镜面天空倒影,稻谷金黄时能看金色麦浪,侗年节能体验长桌宴、芦笙大赛……这些令人向往的独特风情背后,是肇兴侗寨多年来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开始,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步步写下的文旅发展新篇章。

    社交媒体上关于肇兴侗寨的旅游笔记里,有一位网友写到:“他们并没有因为游客而搬离自己的大山。”其实,这不仅是肇兴侗寨的发展路径,也是很多新农村的现代化轨迹。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文旅融合已经成了一种关键驱动力。当游客增多,发展和就业的机遇也随之而来,乡村只有保留住自己的特色文化、保留住烟火气,才能在文旅融合中彰显自身最独特的那道光彩。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村民除了过往营生,还办起了民宿、做起了餐饮,闲暇之余还去参加文化表演,这种“主客共享”的模式不仅让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的热情。旅游的文化体验感得到提升,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前来。这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必然会带动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大山里的人不但没有离开,还有不少大山外的年轻人来到了这里。从全国范围来看,返乡创业人员自2012年到2022年底已累计达到1220万人,到2025年将超过1500万人。这些人也将新鲜的创造力带回了家乡,比如近年来以青瓷文化与研学旅行为特色的浙江丽水溪头村、以滨海休闲与夜间经济为卖点的日照后滩西村……很多乡村都在探索通过文化遗产活化、产业融合创新和社区共建,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文旅综合体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领航是为乡村文旅融合不断锚定新坐标的重要一环。始于20世纪末的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以这两年来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各地政府也为支持乡村旅游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 官方微信:weichet 服务热线:weichet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0 某某财经新闻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