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举行“瓜灯遗韵·艺彩新章”——黔瓜灯艺非遗传承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校地融合书画交流活动。

“瓜灯雕刻传习所”揭牌。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主办,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黔瓜灯艺非遗传承工作室承办,清镇市美术家协会、清镇市书法家协会协办,旨在以非遗技艺为纽带,搭建青年学子触摸传统文化、对话匠心精神的平台,推动校地合作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当日,揭牌仪式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电气工程系黔瓜灯艺非遗传承工作室举行。校地双方代表共同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镇瓜灯节】瓜灯雕刻传习所”揭牌,标志着这一承载着600多年技艺的文化载体正式扎根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雕刻品展示。沈建华 摄

绘画。沈建华 摄

写生。沈建华 摄
在随后的体验环节中,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南瓜雕刻、葫芦雕刻、绘画、书法、手工文创等互动项目。学生们手持刻刀,在南瓜上精雕细琢,感受传统灯艺的立体美学。清镇市美术家协会和清镇市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们则通过现场创作,让一幅幅作品在展区徐徐铺陈,与瓜灯的流光溢彩相映成趣。
工作室的成立也为学子提供了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平台。大一学生何梦婷分享:“课余时间放下手机专注瓜灯创作,不仅解压,更让我感受到艺术碰撞的乐趣。”大二学生王道红则将专业知识融入非遗,参与瓜灯衍生产品开发:“作品参赛并走向市场,让我坚信我们能守护好这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