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 隧道智慧管理平台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黄百

    发布时间: 2025-03-24 13:14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在贵州苗岭山脉腹地,黄百铁路贵州段三标段施工现场,一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革命”正悄然重塑传统基建模式。

    “千里眼”:全域感知 穿透式监管

    近日,在黄百铁路中院隧道施工现场,无人机盘旋于高空,搭载4K高清摄像头实时传回施工影像;隧道内壁安装的传感器网络则如同“神经末梢”,监测着围岩变形、瓦斯浓度等关键数据。项目团队依托隧道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覆盖“空中-地面-地下”的三维监控体系,实现施工全流程的可视化精准管控。

    羊架河特大桥全长约2428米,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桩基、承台、墩身等关键工序进行三维建模,通过“数字孪生”模拟施工进度与风险点。例如在承台中预埋传感器,承台浇筑时的温度偏差可实时预警,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施工效率提升20%。

    在隧道施工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风险尤为突出。新院隧道2号横洞内,智能摄像头与红外感应设备联动,实时捕捉作业面动态。一旦发现人员未佩戴安全装备或设备异常,系统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端。

    “顺风耳”:数据溯源 质量闭环

    “传统取样送检需4小时,现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全流程!”工地实验室负责人占景冈手持智能终端,展示“铁路工程试验样品取样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这一由中铁二十三局联合中铁二院(成都)监理公司、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取样、封样、检测数据的不可篡改记录,将质量管控从“人防”升级为“技防”。

    在羊架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取样员李工使用配备NFC芯片的智能取样器,一键采集钢筋样本的规格、位置、时间等信息,并生成唯一性二维码标签。样品运输过程中,GPS轨迹实时上传至云端,工地实验室收样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动核验完整性。系统试运行以来,累计完成2548批次样品的精准溯源,检测效率提升40%。

    “筋斗云”:云端协同与资源优化

    依托云端数据中台,该项目打破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壁垒。技术团队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施工日志与检测报告,监理单位远程核验数据,减少人工传递误差。例如,材料送检数据自动关联工程档案,形成“样品-数据-责任人”精准映射,检测周期压缩50%。

    云端协同还渗透至人员管理。通过“智能安全帽”内置的北斗定位芯片与生物传感器,系统可实时追踪1500余名建设者的位置、心率及血氧数据。在桥梁施工高空作业区,一旦监测到人员血氧饱和度低于90%,系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调配救援力量。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123456 官方微信:weichet 服务热线:weichet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0 某某财经新闻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