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七八十年代建设的问题。例如百万大裁军、各个军兵种的调整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我国80年代前期的35个军。截止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前,解放军陆军的各个军区,合计下辖了35个军。那么,每个军到底下辖了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解放军陆军七八十年代的建设。

冷战时期的苏联军队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我国的军区划分。从1955年开始,我国的军区数量,一直在反复调整和合并。例如50年代,我国总计划分为13个军。到了60年代,西藏军区、内蒙古军区被降级,划入了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管理。我国形成了11个军区的框架模式,截止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前,我国一直是11个军区的框架。70年代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是这一时期的事情。当年的11个军区,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广州军区、福州军区、南京军区。每个军区的作战任务和目标不同,因此,各个军区驻扎的部队数量、武器装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在60年代中期之前,南北各个军区的部队数量,还是比较均衡的。

70年代的越南军队但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情况出现了全面变化。苏联在远东、中亚、蒙古的驻军数量,从10多个师,一口气增加到了50多个师。尤其是60年代末期—70年代前期,总兵力达到了108万左右,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复杂局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解放军陆军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各个军区的兵力部署,也需要全面调整。从6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南方各个军区的一部分军,开始先后北调,进一步加强北方各个军区的力量。例如昆明军区的54军,广州军区的43军,北上划入了武汉军区,成为了全军的战略预备队。福州军区的28军、南京军区的27军,北上划入了北京军区,进一步加强了华北一线的防御力量。当年,大同、张家口、赤峰等地,属于必须坚守的要地,决不能放苏军机械化集群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