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艺术大家李可染与陆俨少先生在1987年曾同时为他们的学生姜宝林个展题词,38年过去了,当年的中青年画家也已是耄耋老者——80多岁、满头白发的姜宝林带着两位恩师的墨宝与他这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作品,呈现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巨大的展厅。
3月21日,“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现代笔墨艺术研究展”在上海展出,展览呈现了姜宝林代表作品78件,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个板块,以近年来创作的巨幅作品为主。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曾获“1992第26届蒙特卡洛现代绘画世界大奖赛”大奖——大公政府奖;1999年获得美国佛尔蒙特国际艺术创作中心富瑞曼国际艺术基金会艺术创作一等奖;2017年其瓷板画作品《东方之韵》获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大奖——终身成就奖"银柳叶奖"。
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姜宝林先生在不同创作阶段的重要探索。展览不仅包括他早期开创性的白描山水作品,还涵盖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的创新之作。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山水的界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新抽象”风格。此外,展览还特别呈现了姜宝林先生在创作白描山水和积墨山水之余的花卉大写意作品。这些作品以轻松洒脱的笔触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成为他艺术创作中的另一种重要表达。
对于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这样的展览,姜宝林说,“海派绘画见证着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在历史上就有兼收并蓄的风格,就是守正创新,既是传统,但又在创新。我的恩师陆俨少等先生是海派艺术的重要绘画大家,所以可以说,我也是海派的一份子。这个展览到上海展出,尤其有意义。守护笔墨是我的宗旨,走向现代是我的终极目标。”

展览现场
数十年来,姜宝林在坚守传统笔墨的同时,借鉴木版年画、农民美术等民间艺术形式,打破传统构图模式,赋予作品现代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白描山水,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川的韵律,将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完美结合;积墨山水则以厚重的墨色和强烈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雄浑与深邃;大写意花卉笔墨酣畅,既有传统花鸟画的意境,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形式感;而新抽象绘画更是将笔墨语言推向极致,以符号化的形式展现了艺术的纯粹性。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姜宝林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更体现了他对现代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