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 未来2小时内每6分钟精准预报天气!AI蓉城・灵犀凭

    发布时间: 2025-03-24 13:15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2025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气象日主题为:“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气象预警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突破传统技术瓶颈的关键路径。

    去年,成都市气象局的“蓉城·灵犀”短临预报人工智能模型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基于物理约束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外推算法,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实现了对气象数据的精准分析和预报,AI正为成都防灾减灾注入“智慧动能”。

    借助AI技术如何更精准地预判天气?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现场探访。

    技术突破:

    实现未来2小时内每6分钟精准预报

    当狂风裹挟着暴雨逼近城市,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上演。2024年夏天,强对流天气频发,因为“蓉城·灵犀”大模型提前捕捉到关键信息,精准预测了未来几小时内的强降水落区、降水强度,让防汛决策有了科学依据。

    21日上午,在成都市气象局,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蓉城·灵犀”人工智能模型,其标识以两千多年前李冰治水留下的石犀牛为原型。当然,“蓉城·灵犀”的厉害之处,不在外表,而是藏在看不见的算法里。

    蓉城·灵犀人工智能模型

    “‘蓉城·灵犀’AI短临预报技术将成都全域未来2小时短临预报精细化到了逐6分钟。”成都市气象台技术研发室博士、高级工程师陈思思说道。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蓉城·灵犀”开发的短临降水预报模型可以实现在未来2小时逐6分钟分辨率、逐1公里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雷达组合反射率外推预报。配合快速更新同化技术,0—2小时降雨预报目前可精细至逐5分钟、逐100米。

    简单来说,“蓉城·灵犀”像一位全能侦探。它既能对气象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报,还能够融合多种气象要素(如降水、生命周期特征及其他辅助数据),再通过深度学习让模型“读懂”自然规律。“较传统模型预测能力提升了5%。”陈思思介绍。

    实战检验:

    提前90分钟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目前,“蓉城·灵犀”已从实验室走向实战。

    去年7月23日午夜1点左右,成都大邑山区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此时“西部沿山是否产生极端强降雨,雨带是否向东扩展影响成都城区”是当时临近预报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同时也是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

    每6分钟刷新预报,数据实时和相关部门共享对接,当晚的值班人员几乎彻夜未眠。陈思思对这次降雨印象深刻,她介绍,当时“蓉城·灵犀”的预报结果显示:中尺度对流系统稳定少动,西部山区强降水还将持续,部分地方大概率会出现大暴雨。随即,经市县两级会商,5个市(县)根据“蓉城·灵犀”预报结论,提前90分钟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成都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韦玮说:“5个市(县)同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在成都还属首次”。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头条 - 国内 - 时事 - 人物 - 俄乌 - 中东 - 台湾 - 军工 - 战况点评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562580965 官方微信:eoaiyit 服务热线:eoaiyit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2002-2025 军武新闻资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