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的舞台上,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被视为国际事务的核心玩家。
可近些年,一个有点刺耳的词儿开始冒头:“五常之耻”。这词儿听着就不是啥好话,通常是用来吐槽这五个国家里某个家伙在国际上混得不好,特别跟其他几个比起来显得拉胯。
英国被点名成了“五常之耻”,意思是它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或者影响力比不上其他四位。

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变迁
要搞清楚英国为啥被叫“五常之耻”,得先看看它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怎么一步步变迁的。英国可是有过高光时刻的,19世纪那会儿,“大英帝国”牛得不行,全球到处插旗,号称“日不落”。可二战之后,这辉煌就慢慢褪色了。虽然它还是安理会五常之一,理论上有否决权这种硬核权力,但实际影响力早就今非昔比。
二战把英国打得够呛,经济、军事实力都大伤元气。1945年那会儿,英国的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军费开支更是没法跟美国、苏联比。冷战一来,美国和苏联成了全球双雄,英国只能靠边站。1960年代,殖民地一个接一个独立,帝国体系彻底崩了,英国的全球掌控力大幅缩水。1973年,它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也就是后来的欧盟),想通过抱团取暖来保住点地位,但这也意味着它得让渡一部分主权。
英国的衰落还有几个标志性事件。2016年的脱欧公投,直接让英国跟欧盟说拜拜,这事儿被不少人看成是自断一臂。脱欧后,英国在贸易、外交和安全上都遇到麻烦,国际地位又掉了一截。以前它还能通过欧盟在欧洲事务里刷存在感,现在只能单打独斗,明显底气不足。

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对英国的影响
西方国家跟中国的关系是个大话题,既有合作又有博弈。这关系对英国的影响也不小,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上,英国在这场“高端局”里好像没找准自己的位置。
中国自打1978年改革开放后,跟西方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英国也没闲着,1990年代开始,大批英国企业跑到中国投资,制造业、金融、能源啥都干。那时候,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英国觉得自己能占点便宜。可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画风就变了。中国经济蹭蹭往上涨,2010年超过日本,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英国呢?经济复苏慢吞吞,GDP被中国甩了好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