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撞上乌克兰的生死牌局
3月19日,一通仅持续47秒的越洋电话,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笑容僵在脸上。前一天,特朗普刚与普京达成“30天停火”协议,高调宣称“俄军将停止攻击乌能源设施”,转头却向基辅抛出条件:交出核电站控制权,并让美国企业接管50%的关键矿产收益。曾经的抗俄“自由斗士”,沦为美俄谈判桌上的筹码。梅德韦杰夫三年前的预言成真——“当俄美在餐厅吃饭时,乌克兰就在菜单上”。
■ 特朗普的“商人剧本”:盟友不过是价码
传统美国外交的“价值观同盟”逻辑,在特朗普手中被彻底撕碎。当拜登政府累计向乌提供450亿美元军援时,特朗普却在电话里质问:“美国纳税人凭什么为欧洲的安全买单?”这种赤裸裸的交易思维,在3月密集的外交动作中暴露无遗:先与普京敲定停火框架,再“通知”泽连斯基接受矿产分成方案,最后要求欧洲“自行解决乌防空缺口”。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将地缘博弈变成一场资产并购。乌克兰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欧洲最大核设施)和锂、稀土矿藏(占全球储量12%),在他眼中不过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待收购项目。当德国《明镜》周刊讽刺“白宫新主人把《交易的艺术》写进外交教科书”时,特朗普的顾问米勒直言:“保护费总要有人支付,要么是基辅,要么是柏林。”

■ 泽连斯基的“窒息式妥协”:从英雄到傀儡
曾经在战火中穿着军绿色T恤演讲的“硬汉总统”,如今被迫在特朗普的“通牒”上签字。基辅街头涂鸦悄然变化:原先象征抵抗的拳头图案,被改成向华盛顿鞠躬的小丑。民调显示,62%的乌克兰人认为停火协议是“屈辱的投降”,但泽连斯基别无选择——美国国会已冻结60亿美元援乌资金,而欧盟承诺的100万发炮弹仅到位30%。
更残酷的博弈藏在细节里。美乌“矿产共同基金”看似各占50%股权,实则由美国高盛和黑石集团托管;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美方技术团队”,清一色来自与特朗普家族有生意往来的能源公司。正如基辅经济学院教授马尔琴科所说:“这不是援助,是殖民合同。”
■ 全球权力重构:旧秩序崩裂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