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库尔斯克战场,俄军已全面掌控该州绝大多数居民点,乌军防御体系遭瓦解,作战人员遭歼灭,整体陷入战略被动。
而战场局势的突变,却意外催生了一场令人瞠目的大国"分赃"大戏,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毫不掩饰地宣称,他与普京已就"分割某些资产"达成一致。
从2月12日首次"普特通话",到沙特会谈,再到3月18日长达90分钟的第二次通话,短短一个多月里,美俄两国从对立阵营摇身一变,成了瓜分利益的同谋。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是大国对小国资源的明抢:美国要“回本”援助成本,俄罗斯要突破北约封锁,唯有乌克兰士兵的鲜血,成了协议里最廉价的注脚。

3月18日的“普特会”,堪称俄乌版《马关条约》的预演。特朗普提前剧透:最终协议的许多内容已达成一致,但分割领土和发电厂的细节仍需敲定。
白宫兴奋地宣称“和平进入倒计时”,克宫则列出13条谈判要点,从战俘交换到冰球友谊赛,唯独不提乌克兰代表权。

没有乌克兰代表在场的谈判桌上,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归属成了最刺眼的筹码,双方最核心的交易,是将扎波罗热核电站“永久移交”俄罗斯。
这意味着乌克兰将失去全国20%的电力,同时沦为半内陆国——俄方控制的乌东四州与克里米亚连成一片,黑海出海口被掐断。
更狠的是资源瓜分条款:美国要求乌克兰稀土、锂矿收益“五五分成”,俄罗斯则要吞下当地国企资产。

当泽连斯基在欧盟苦求400亿欧元援助未果时,美俄已在谈判桌上分食了他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