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的阴云下,一场充满温情的换俘行动为双方带来短暂喘息。当地时间25日,俄乌双方各自释放了175名战俘,俄罗斯还额外放回22名重伤乌军士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迎接仪式上动情表示:“这些战士虽被俘,但归来仍是英雄。”当天,获释的乌军士兵身披黄蓝国旗踏上故土,而俄方战俘的归程却未见类似公开画面。

这场换俘的契机源于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就在与普京达成换俘共识后,特朗普又迅速与泽连斯基通话,两人罕见地对通话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泽连斯基透露,双方已就“暂停空袭能源设施”达成30天停火协议,并要求美方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特朗普则承诺将考虑乌方武器需求。

然而,这份协议背后却暗藏玄机。尽管普京口头同意“暂停攻击能源基础设施”,但俄军在通话后不久仍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俄方特使维特科夫辩解称,普京下达停火令时部分无人机已发射,甚至“误击”了7架己方无人机,暗示俄总统“出于善意”。但分析人士指出,普京刻意使用“能源基础设施”而非“能源和基础设施”这一表述,为继续打击桥梁、铁路等非能源目标留下后门。

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克兰对协议的受益远不及俄罗斯。乌军情报显示,今年已对俄炼油厂发动84次精准打击,重创俄能源命脉,迫使普京不得不接受停火以喘息。而乌克兰眼下正值夏季,能源设施受损压力远小于冬季,俄方此时暂停攻击“恰逢其时”。

如今,这场停火协议的脆弱性已初现端倪。泽连斯基承认双方尚未解决监督机制问题,停火状态仍存技术空白。分析人士直言,特朗普在谈判中过于轻信普京,忽略了俄方惯用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