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崛起,不少西方国家的反应,就像看到邻居家突然中了彩票——既羡慕又焦虑,甚至有点坐立不安,最终演变成羡慕嫉妒恨。中国明明走的是和平发展路线,为何总被贴上“威胁”的标签?一位英国学者直言:“他们怕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做过的事。”

历史“旧账”:西方的心虚与恐惧
要理解西方对中国的警惕,得先翻开历史的账本。19世纪,英国用鸦片和炮舰轰开中国大门,列强们争先恐后地割地赔款,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至今仍在无声控诉这段屈辱。
如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从“落后挨打”逆袭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却开始失眠了——他们担心中国“秋后算账”。
一位英国学者分析道:“西方害怕的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历史的反弹。他们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清算过去的殖民掠夺。” 比如英国退出殖民地时故意“埋雷”(如印巴分治),正是这种心虚的延续。

“非我族类”的文明焦虑
西方对中国的忌惮,还藏着文明冲突的暗流。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历史上多次问鼎世界之巅。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万国来朝;明朝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而非枪炮。这种“以德服人”的传统,与西方靠殖民掠夺起家的历史截然不同。
如今,当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时,西方反而慌了。牛津大学学者指出:“中国的复兴不仅是国力强大,更是一种文明体系的回归。这让习惯用霸权思维看世界的西方感到陌生甚至恐惧。”

国际秩序的“大洗牌”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本质是西方主导的“富人俱乐部”。美国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欧洲靠技术垄断坐享红利。但中国的崛起,让第三世界国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不搞殖民、不发动战争,靠勤劳和开放也能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