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台“欧洲发动机”,最近有点儿熄火的意思。可不是嘛,3月25日新一届联邦议院成立了,本以为能加点儿新机油,结果发现,发动机里缺的不是油,是零件!
朔尔茨的时代结束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换个司机就能解决的问题。2月23日的选举,就像一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德国政坛,病得不轻!

基民盟/基社盟赢了,但赢得很尴尬,就像考试第一名,但分数刚过及格线,想组阁?没门儿!社民党呢,虽然落败,但也不想彻底“退休”,还想发挥“余热”。结果就是,大家互相扯皮,谁也不服谁,德国政治就这么原地打转。
新议会成立了,旧政府还没下台,这就尴尬了。就好比新房客搬进来了,老房客还没走,这房子谁说了算?施泰因迈尔总统的“解职证明”,就像一张临时通行证,维持个表面秩序,实际权力?早就是真空状态了。官员们都成了“临时工”,干点儿杂活还行,真要动真格的,谁也不敢拍板。
这段“空窗期”,可不是什么和平过渡,而是各党派抢地盘的“黄金时间”。组阁谈判,说白了就是分蛋糕,你一块,我一块,至于国家利益,民众福祉?先放放再说。这种政治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火上浇油,让政治分裂更严重了。

德国这多党制,本来是为了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现在倒好,成了“扯皮制”。谁也做不了主,效率低得令人发指,改革更是遥遥无期。联盟党和社民党,就像一对冤家,整天掐架,搞得乌烟瘴气,德国政治活像一出“宫斗剧”。
新议长克勒克纳上任了,也没啥用。她就像个“和事佬”,负责维持秩序,但真正的大事,她说了不算。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班长换了,但班主任还是那个班主任,学习氛围能有多大改变?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政治病,已经传染到老百姓了。大家对政治越来越失望,对政府越来越没信心。投票率低迷,就是无声的抗议。老百姓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政府,而不是整天“宫斗”的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