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半程马拉松赛上以1小时17分41秒完赛,引发广泛关注。
有的网友为他的优异表现点赞,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为何他年仅12岁就能报名参加半程马拉松赛?
记者从赛事组委会了解到,该男孩系组委会特邀参赛,“家属签订了免责声明”。
男孩监护人的社交媒体账号显示,早在2023年,年仅10岁的他就曾参加过一场半程马拉松赛。
《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参加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员须在比赛当年年满20周岁,参加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员须在比赛当年年满16周岁。在男孩不符合最低年龄限制的情况下,组委会所谓的“特邀参赛”和“免责声明”并无效用。
此前马拉松赛场上也多次发生未成年人违规参赛事件,且多为报名成功的家长带着未报名的孩子“蹭跑”的情况,部分家长表示意在通过马拉松“磨炼孩子意志”。
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等长距离跑步项目对于参赛者体能要求较高,不适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并且容易引发运动损伤乃至生命安全风险。世界田联对于这些项目的参赛年龄也有明确限制。
能够帮助青少年强意志、健身心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马拉松这样的运动才能“磨炼孩子意志”。无视规则要求、违规“蹭跑”参赛、将未成年人置于风险之中,本身也违背了体育和教育的本义。
近年来,以马拉松为引领的路跑赛事持续升温,成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动能和激发社会活力的多元舞台。马拉松赛事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组织方管理失范失误、保障不力,参赛者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及违规参赛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负面舆情,对路跑赛事的品牌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产生消极影响。